【1】安全邊際1:投資有且僅有三塊錢可賺!越界就會虧損:
各位書友大家好,歡迎繼續(xù)做客老齊的讀書圈,今天老齊為大家?guī)砹艘槐娟P于投資的書,這本書很神奇,據(jù)說賣的脫銷而絕版,目前在eBay和亞馬遜上已經(jīng)變成了收藏品,一本書要賣到1000到2000美元,這就是投資大師卡拉曼所帶來的著作《安全邊際》,據(jù)說他就是憑借這本書的理論實現(xiàn)了年化20%的增長。
大學畢業(yè)就進入基金公司工作,直到1982年他從四個家庭籌集了2700萬美元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,經(jīng)常聽老齊讀書的都知道,1982年的美國股市處于黎明前的黑暗,當時美國股市已經(jīng)熊了18年,沒人相信股市會漲。卡拉曼就是從這時殺入股市,到2009年他得到了年化20%傲人戰(zhàn)績,要知道這可是27年的時間跨度,這也就意味著卡拉曼的本金翻了137倍。自此他得到了一個綽號,叫做小巴菲特
他的投資方式跟巴菲特也比較一致,就是價值投資,用低于價值的錢去買入資產(chǎn),他是個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,他說從沒想過賺大錢,只是想保護資產(chǎn)。他不做對沖,也不用杠桿,而且經(jīng)常在手上保有大量現(xiàn)金,甚至現(xiàn)金比例達到50%,之所以這么做,就是他總是在等待,等待穩(wěn)準狠的出手機會。而這個穩(wěn)準狠的機會,就是指市場陷入焦慮和恐慌的時候??ɡ拿跃褪窃谕顿Y中“擁有接下焦急賣家所有資產(chǎn)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?!北热缋茁归]之前,市場陷入深深恐慌,大家都不敢再碰債券了,此時卡拉曼瘋狂掃貨,買入大量金融債,這些債券當時的收益率竟然高達15%,他前后一共投入了18億美元,最后等危機過后,竟然賺到了12億美元。有人問,卡拉曼不擔心踩雷嗎?他已經(jīng)調(diào)查過了,雖然深陷危機,但是汽車貸款的損失率仍然很低,所以就是這種不信邪的態(tài)度,讓他賺到了大錢。那些前怕狼后怕虎的人,反而錯過了躺著賺錢的機會。
在卡拉曼看來,必須首先關注風險,其次才是收益,成功的投資者不能被情緒左右,投資者如何看待市場的波動,直接關系到他們的投資結果,也就是說你很消極,認為波動是風險,那么你就不會賺到錢,如果你很積極,認為波動是機會,這樣你才能賺到錢,他在投資實踐中,最大的特點就是兩個,一個是等待最佳的擊球機會,第二就是給自己留足安全邊際,給自己留下在估值上犯錯的空間。價值投資的要義不在于精確的算出公司的價值,因為你根本無法作到精確預測業(yè)績,價值投資的意義在于,通過分析價值來洞悉市場情緒。從而確定投資者是瘋狂了還是恐慌了。
下面我們就正是進入這本書,來學習大師賽斯卡拉曼的投資思想。首先我們來看,多數(shù)投資者都會在哪里跌倒。馬克吐溫說過一個比較逗比的話,他說一個人一生當中,有兩種情況不應該去投機,第一是他輸不起的時候,第二是他輸?shù)闷鸬臅r候。這人一看就不會好好說話,你就說什么時候都不要投機就好了唄。
所謂投資者,他們買入的是企業(yè)的股權,和債權,他們相信長遠來看,證券會反應企業(yè)基本面,他們期望獲得回報的方式有3個,1是企業(yè)產(chǎn)生的自由現(xiàn)金流,反應在股價和股息上,2是其他投資者愿意用更高的估值買走股票,3是低估的股票價格向企業(yè)價值的正向回歸。
我們再來看投機者的視角,他們不斷的在預測價格的上漲還是下跌,從而購買證券,他們買入的基礎不是基于基本面,而是對別人心里的揣摩,別人未來也會買入,就有機會,別人未來都要賣出,那么就該賣出。他們將證券,看成不斷換手的廢紙,牛市就買,熊市就賣。但實際上從未有人能連續(xù)預測正確市場的價格。
市場參與者是不會佩戴袖標的,所以你很難區(qū)分投資者還是投機者,甚至投機者他們也會偽裝成投資者,更狠的是他們連自己都騙。而一些專業(yè)的投資者,也會在特定的時候,去執(zhí)行一大堆投機的操作。市場上短期魚龍混雜,但長期會是一臺稱重機,不但能稱出優(yōu)秀公司的斤兩,還能區(qū)別出誰在投資誰又在投機,投資者會獲得持續(xù)的成功, 而投機者往往損失慘重。
投機客玩的只是博傻的游戲,他們買入估值過高的證券,只不過希望有一個傻子,以更高的價格接盤,如果找不到這個傻子了,那么他們自己就會成為那個傻子。而至于為什么要買這個證券,這個證券能給他到來什么,他們自己也不知道。
之所以不建議大家投機,就是因為人性你根本控制不了,你也不知道后面還有沒有傻子,所以別看一開始賺的很好,但不知道什么時候,泡沫就破裂了,然后就會損失慘重。比如1983年美國市場上,熱炒溫切斯特磁盤驅動器的公司,但一年后這些公司的市值就從54億美元跌到了15億美元,只有很少的人提前帶著錢離開,更多的人都損失了至少70%。有一個故事說的是美國市場曾經(jīng)熱炒沙丁魚罐頭,價格炒到了很高很高,所有的沙丁魚罐頭,都只用來交易而不被消費了。有一天一個哥們覺得自己賺了很多錢,就想拆開一罐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,他手上的沙丁魚罐頭早就全都變質了。這就是典型的只知道交易,而不去關注價值的案例。這種事情在股市上天天都在發(fā)生。大家手上拿了太多的變質的沙丁魚罐頭,都還樂此不疲,以為發(fā)了大財,真正發(fā)財?shù)氖悄切┌堰@些變質罐頭賣給你的人。
那么怎么來區(qū)別投資品和投機品呢?其實方法特別的簡單,在老齊這里讀書的人都知道,投資品能夠給你帶來現(xiàn)金流,而投機品不能,比如炒茅臺酒能給你帶來現(xiàn)金流嗎?炒黃金呢?還有藝術品,郵票,這些統(tǒng)統(tǒng)都不是投資,而只是投機。你買入茅臺的股票,即使買的再高,只要他的盈利收益率超過了你的資金機會成本,那他就是投資,因為茅臺的股票有很好地現(xiàn)金流入。老齊說過很多次了,炒房算不算投資,曾經(jīng)算!10年前,房租可以超過5%,覆蓋掉貸款的利息,所以炒房算是一種很好的投資,但現(xiàn)在不算,房租回報不到2%,甚至不如你把錢存銀行劃算,他的收益小于機會成本,如果你是貸款買房,那么現(xiàn)金流更是流出的,所以現(xiàn)在買房絕不是投資,而變成了博傻和投機。
卡拉曼也提到了市場先生,但是他的觀點不同,他覺得市場先生經(jīng)常犯錯,我們完全可以利用他的錯誤賺到很多錢,這根漫步華爾街那里講的,投資者很難長期戰(zhàn)勝市場的觀點明顯相沖突??ɡJ為,市場先生經(jīng)常失去理智,低于內(nèi)在價值賣出證券,或者高于價值買入證券,這是千千萬萬投資者交易出來的結果,而群體經(jīng)常受到情緒的擾動,所以智力并不高。我們有很大的機會戰(zhàn)勝它,但前提是你自己得十分的理智和清楚,你自己需要不受情緒擾動才行。
但大家通常不是這樣的,比如你買入一只不斷下跌的股票,你率先就開始懷疑自己,是不是市場先生比自己知道的更多?然后就陷入了恐慌,最后錯誤的賣出了股票。而如果是聰明的投資者,他們低價買入后,發(fā)現(xiàn)價格還在下降,應該感到十分高興,因為這是他以更低廉的價格買入更多籌碼的機會。如果你是看重價值和現(xiàn)金流的,10塊錢的時候敢買,那么5塊錢的時候,也就意味著他給你帶來的現(xiàn)金流翻倍了。沒有道理不敢買了。舉個不恰當?shù)睦?,拿國債來說,每年給你4%的回報,這4%就是流向你的現(xiàn)金,而如果國債價格下跌了一半,那么他給你的回報,就變成了每年8%,那你是該高興呢還是該高興呢?但通常這時候有人懷疑了,說國家是不是快完蛋了,國家以后還能還本付息嗎?他就不想想,國家完蛋了,你留著人民幣還有什么用,即使你拿著黃金,也肯定還是餓死街頭的結局。
在絕大多數(shù)情況下,股票價格上升或者下跌,都是估值變動引起的,而并非是企業(yè)自身出了變化。換句話說,只是你想象中的企業(yè)變了,而實際上人家沒有任何的改變。如果你只根據(jù)想象中的變化,就買入賣出股票,那么你就是再被市場先生牽著鼻子走。對于這種投資者,作者的建議是,你最好還是找個別人來管理你的資金,你自己可能完全不是這塊料。非得去自己投資,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。但老齊覺得,即使你找到別人來管理你的資金,結果也可能是災難性的,因為你自己不提高,到時候波動性一大,你就誰也不信了。那么多好基金,都在底部被贖回,其實就說明了這點。買基金并不能解決你投資的問題,或者說除了你自己,沒人能對你的錢真正負責。那么明天我們再來講講,證券價格波動的兩個基本原因,想清楚他為什么波動,你其實就沒什么好怕的了,明天見。
【2】安全邊際2:你身邊的專業(yè)人士!其實相當危險
各位書友大家好,歡迎繼續(xù)做客老齊的讀書圈,今天我們繼續(xù)來講這本書,安全邊際,昨天我們說到了證券價格波動的兩個基本原因,一個是企業(yè)實體狀況變化,一個是供求短期變動,企業(yè)實體狀況會以很多方式變化,比如跟自身的特定情況有關,也跟宏觀經(jīng)濟有關。像可口可樂拓展了新渠道,那么股價就相應上漲,而如果出現(xiàn)了地震,那么中國平安這種保險的股價就會下跌,但是要注意,這種企業(yè)自身狀況價值的變動,幾乎全部在價格上會被兌現(xiàn),甚至是超預期兌現(xiàn)。比如業(yè)績帶來10%的改變,那么他的股價可能會改變50%。
而宏觀的變化,最常見的就是利率調(diào)整和稅率調(diào)整,降息降稅,肯定對于企業(yè)的業(yè)績是好消息。價格的變化,有的時候只來自于感覺,讓你們覺得這家公司很賺錢,要比讓他真正賺錢還重要。比如樂視最高峰的時候市值1000億,但其實他根本就是負債累累,就是靠不斷的開發(fā)布會,讓投資者感覺他很賺錢而已。
說完了企業(yè)狀況的影響,我們再來說說第二個因素,供求!說白了就是資金影響,比如市場上突然出現(xiàn)了大買主,他的價格就會上升,比如2016年初的寶能強奸萬科,企業(yè)沒有任何變化的情況下, 萬科股價就被買起來了。還有2018年1-2月份,國家隊從交通銀行里面撤出,制造了巨大的成交量,大量賣盤涌出,造成了股價的不斷下跌。有的時候,甚至不需要大資金行動,只要制造一個氣氛就夠了,比如在市場上造謠,說養(yǎng)老基金要買哪只股票,就會有無數(shù)多的投資者,替他抬轎子。
老齊有的時候也很不解,很多人買一臺手機可以研究2-3個月,把市面上的手機性價比全都研究個遍,但花半輩子的錢去買股票的時候,連5分鐘都不愿意付出,消費很理性,投資很感性,這確實一種病。而老齊則剛好相反,我是投資很理性,消費很感性。家里人經(jīng)常罵我,買東西不看價!所以這可能也是一種平衡吧,老齊也希望大家投資能夠理性起來,至于消費,不理想也就算了,畢竟消費讓你虧不了幾個錢,但投資如果不理性會讓你損失慘重。
作者說,之所以這么多人,在投資上懶得研究,主要是因為主觀上他們就把股市當成了一個不勞而獲的賺錢機器,而對市場缺少敬畏之心,如果要告訴他,股市要按照勞動時間取得報酬,那么他們保證也就不會想在這里賺錢了,專業(yè)的投資者其實很辛苦,需要閱讀和計算大量的內(nèi)容。所以股市絕不是一個可以輕松賺到錢的地方。
貪婪的情緒會把投資者的焦點,從長期投資目標轉移到短期投機,當瘋狂上演之后,往往接踵而來的就是悲劇,而很快,貪婪就會讓路于恐懼,投資者在恐懼中會變得損失慘重。
作者舉例在華爾街80年代早期的時候,政府債券的年化收益率都到達了2位數(shù),那時候很多人都去追這種債券,以至于后來政府債券的收益率大幅下降之后,他們?nèi)匀辉诘教帉ふ疫@種兩位數(shù)收益的固收產(chǎn)品,這些人被稱為收益豬,說的就是他們沒腦子,最后很多人都被高息理財或者垃圾債給騙了個血本無歸。甚至把之前投資高息政府債券賺到的錢,都賠進去了。
后來這些人發(fā)現(xiàn)這條路不通又開始去投資股市,但他們不知道,債券收益率其實早就反應在了股票價格之上,也就是說債券收益率持續(xù)低迷的時候,股價可能已經(jīng)漲起來了,此時他們沖進股市,結果又接了一個高位。
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,大家開始找各種各樣的工具,比如我們知道的市盈率,低市盈率是否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呢?然而并沒有,投資者只買低市盈率的公司,結果往往買到了一個失寵的便宜貨。而且最要命的是,后面隨著價格下跌,市盈率還可能不跌反升,因為他的業(yè)績下降的速度更快。作者說這叫做,只看后視鏡來駕車,結果必然把車開到溝里去。所以結論就是,金融市場太復雜了,他是投資者交易出來的,所以充滿了人性的博弈,也提供了太多的誘惑,很容易引導你去做一些錯誤的事情,去投機而不是去投資,多數(shù)投資者的情緒很危險,而且一觸即發(fā),當市場價格朝著一個方向波動的時候,這種情緒就會表現(xiàn)的非常強烈。
所以投資者必須要了解投資和投機的區(qū)別,也就是說你必學會看到現(xiàn)金流的方向,從而利用市場先生所提供的有利機會。如果看不清資金流的方向,那么你就是在投機。不用辯駁了,因為辯駁也沒有用。
那么在投資的路上有沒有人能夠幫你呢?很可惜沒有,比如股票經(jīng)紀人,券商分析師,他們的收入方式就是靠傭金,所以他們會不斷的讓你提高交易頻率,而銀行的理財經(jīng)理,他們也是靠銷售提成,所以也會忽悠你盡量多買高風險高波動的產(chǎn)品。也就是說你跟這些所謂能夠幫助你的人,都是有明顯利益沖突的。他們并不代表你的立場。另外,一些券商的主要業(yè)績都來自于投行業(yè)務,他們幫助公司IPO或者發(fā)行債券,賣給無知的投資者,所以從這方面來看,券商跟投資者根本就是對立的。他們希望傻子越多越好。并不希望你們變得聰明起來。
而基金公司也同樣如此,一般在牛市里,都會有大量新基金發(fā)行, 基金公司也是靠收管理費賺錢的,所以發(fā)更多的新基金,他們就有更多的錢可賺,甚至他們非常清楚,在股市高亢的時候,發(fā)新基金就等于帶著投資者往火坑里跳,但誰care這個事呢?趕緊趁著自己的業(yè)績好,讓自己賺到錢就好。所以老齊在這里不得不再強調(diào)一下,不要買新基金,特別是不要在牛市里買新基金,如果非要買可以等他們發(fā)行完成,建倉完畢,進入封閉期的時候在二級市場上折價買入,那時候一般會打8折!
大家在生活中總愛聽專家的觀點,這些專家通常不是券商就是基金或者是私募的大佬,他們有一種看漲傾向,就是說他們總是希望股市好起來,能夠漲的再多一點,因為那樣他們賺到的錢才會更多,所以即使市場已經(jīng)特別高估了,我們身邊也會有很多券商集體看漲,而不大可能給出賣出建議。90年的時候,一個叫做馬文洛夫曼的分析師,給現(xiàn)任美國總統(tǒng)特朗普的亞特蘭大城市酒店,寫了一篇負面研究,結果丟掉了工作。所以這都是教訓,大家現(xiàn)在頂多給個中性評級,所以投資者應該自己會看,所謂中性就是賣出,所謂看好,就是中性。
還有一個要防范的風險就是金融創(chuàng)新,作者說金融創(chuàng)新有利于華爾街,有利于大機構,但不利于客戶。新的金融工具產(chǎn)生,券商就能多獲得一份收益,而對于客戶來說,完全是博弈的工具,也就是1成人賺錢9成人虧損,這些工具你持有的越多,你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作者的結論是,你身邊所有的專業(yè)人士,其實都是相當危險的,但你除了在華爾街交易又別無選擇,所以必須得保持警惕,應該知道他們的立場,也必須記住教訓,華爾街不可能對你提供幫助?;蛘哒f你們眼中的所謂專家,是不可能幫助你的。
現(xiàn)如今在美國機構投資者占據(jù)了四分之三的交易量,了解他們的行為,有助于你了解真實的價值,首先是資管業(yè)務,全稱是資金管理業(yè)務,他們是根據(jù)管理的資金規(guī)模來取得一定比例的報酬,而不是根據(jù)業(yè)績?nèi)〉?,所以資管業(yè)務的管理人,他們就很有動力把資產(chǎn)規(guī)模擴大,這樣他們就能賺到更多的錢。那么獲得新客戶還有留住老客戶,就是他們首要考慮的問題。
那么什么情況經(jīng)理人才會失去客戶呢?說白了就是你的表現(xiàn)遠遠差于市場的表現(xiàn)的時候,換句話說寧要平庸,不要激進是資管行業(yè)的潛規(guī)則。我能夠跟市場保持一致,就不會失去客戶。而一旦我激進試圖戰(zhàn)勝市場,那么就有很大可能被市場所擊敗,最終導致客戶大量流失。
這些機構們,有時候也并沒有那么長期的戰(zhàn)略眼光,他們也會根據(jù)短期的情況展開競賽。因為短期排名靠前,會得到更多的獎金,而短期排名靠后則就會壓力山大。那么這種短期競賽又會帶來什么不利的影響呢?咱們明天接著講
【3】安全邊際3:機構們是怎么操作的?
各位書友大家好,歡迎繼續(xù)做客老齊的讀書圈,今天我們繼續(xù)來講這本書,卡拉曼的安全邊際,昨天說到了為了業(yè)績排名,從而獲得更好的績效,機構們也會短期展開業(yè)績競賽,這就讓他們會有業(yè)績上的取舍,比如該低位買入的時候,很多機構可能會顧忌短期的業(yè)績,而不敢買入,該高位賣出的時候,又還想沖下名次,結果沒有調(diào)降倉位。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不一致的時候,他們很可能會變得更加短視。
機構們更加關注相對業(yè)績,而不關注絕對業(yè)績,也就是說他們只希望跟市場指數(shù)和同行業(yè)績進行比較,而不關心為投資者賺多少錢,比如到了年底大家會說,我今年跑贏市場10個點,但也許市場跌了30%,而他的業(yè)績也實際虧損了20%,其實老齊也是這么干的,相比于絕對收益,我也更注重相對收益,我只要每年能比大盤表現(xiàn)好一點,我就挺知足的,因為我知道市場長期是向上漲的,而長期的市場回報率也不會低于年化10%,所以我在這個基礎上再跑贏幾個點,也就挺滿意了。可能跟大師們還有距離,作者肯定更關注絕對收益。關注絕對收益肯定更好,但是難度太大。有的時候市場情緒,確實不可控。相對來說把握相對收益要更簡單,而從長期實踐的角度來說,他也會更加穩(wěn)健。你太關注絕對收益了,反而會錯過很多機會。
另外,機構也確實比散戶難做,他們一只眼睛盯著市場,另一只眼睛還要盯著投資者,就拿2018年10月份的大跌來說,大家是看好未來的行情,也認為市場低估了,但是架不住投資者不信了,如果你要是風險控制不好,回撤大了,那么很多人就會大量的贖回基金,搞得你也沒辦法,只能被動賣出倉位。所以他到想激進,想關注長期,但也沒有辦法。巴菲特為什么做的好,因為錢都在他手里,他不是基金,投資者想贖回也沒辦法。所以他就不著急了。該布局的時候,他可以提前下場,業(yè)績下滑他也不在乎。
第三就是,一般機構的運作都分為兩塊,一個是投資組合,另一個是研究,投資組合經(jīng)理的地位稍微高一些,他來做最后的決策,這就形成一個問題,做投資組合決策的經(jīng)理,并沒有對持倉有過深入的研究,這就很容易出錯。而一旦出現(xiàn)市場波動,由于不了解基本面,也很容易恐慌。因為下跌而感到害怕。
所以,最后機構的資金管理就陷入了惡性循環(huán),規(guī)模越大業(yè)績也就越差,為了保證資金的流動性,他們不太可能投資很小的股票,所以組合最后也就越來越平庸,因為本身供他們選擇的投資標的就會越來越少。倉位限制也是制約機構的枷鎖,有這個規(guī)定,即使他們非??纯樟耍矝]辦法把倉位降到更低。
作者也談了一下指數(shù)化投資的見解,這個東西我們之前講過,也就是買入指數(shù)并一直持有,理論上你就能獲得市場平均收益,并且超越大部分基金經(jīng)理,作者承認,指數(shù)化投資越來越流行,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也跑輸了市場,但他也說,指數(shù)化交易并不是價值投資,因為價值投資的基礎就是承認市場并不有效,價值投資者相信,股價會脫離實際價值,所以才有低估買入,高估賣出。做的好的投資大師,實際上都是通過價值投資的理論跑贏了指數(shù)化交易。
作者提出一個假設,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指數(shù)化交易,那么指數(shù)化投資就失靈了,因為沒人去研究基本面了,那么錯誤定價就會越來越多。最后就是市場沒有風格,沒有行業(yè)輪動,大家也很難賺到錢。如今指數(shù)投資的負面影響正在增加,最終指數(shù)投資會成為華爾街的另一股熱潮,就跟當年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泡沫一樣,最后泡沫破滅之后,那些以為通過指數(shù)就可以賺錢的投資者一樣會損失慘重。這點老齊其實有點不同意見,因為股市本身就是人與人的競爭,所以,任何一種方法用的人多了就會失靈,之前之所以指數(shù)化投資打敗了基金經(jīng)理,就是因為主動做價值分析的太多。而現(xiàn)在做價值投資的仍然很多,如果真有一天,大家都不做分析,也不做短差,更不做波段了,那么指數(shù)投資肯定也就像作者說的失效的。但是,股市可能會發(fā)生這樣的情況嗎?每個進入股市的人,都在試圖證明自己比別人聰明,沒有人會承認自己比別人傻,這也許就是指數(shù)投資依然能持續(xù)下去的基礎。所以,老齊要駁斥的就是,所有人都去做指數(shù)投資,買入并持有,一輩子不動,這個還真心看不到,這嚴重違反金融行為學。
講完了哪些是不要做,我們再來看看作者的價值投資哲學,看看哪些事可以做,該怎么做,巴菲特總說不要虧錢,但這并不意味著永遠不虧錢,短期虧錢是必要的,不要虧錢的真正含義是,幾年之后,投資不要再出現(xiàn)明顯的虧損,老齊可以給一個明確的期限,那就是5-10年。也就是短期虧錢是為了長久盈利,千萬不要短期盈利,而長久虧錢。
現(xiàn)如今大家都接受了一個觀點,股票是用來投資的,沒有買入股票或者沒有投資,才是長久的風險,從現(xiàn)實中來看,股票確實能給大家?guī)砀叩幕貓?,但這是建立在承擔更多風險的基礎上的,而這個風險大小則完全體現(xiàn)在了股票的價格之上,比如在牛市后期,大家通常想法一致,認為沒有買股票才是風險,所以就都去投資股票了,結果導致了股票價格極高,這樣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(nèi),你都無法獲得很好的回報水平,甚至出現(xiàn)大幅的虧損。
所以都說股票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,其實應該改成,高價買入估值昂貴的股票才是風險,低價買入估值便宜的股票,這才是投資。
現(xiàn)實中還有一種觀點認為,承擔高風險才能獲得高回報,但作者也不認為這是正確的,他認為規(guī)避風險,才是投資中的最重要因素,如果扔硬幣,來決定,你是財富翻一倍,還是虧的一無所有,你會玩嗎?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接受,這就是盈虧各占50%的游戲,如果萬一虧了,自己生活將陷入窘迫。是承受不起的風險。
長期投資的理論基礎就是,即使回報率一般,但只要收益的時間足夠長,復利都會帶來驚人的效果。年復合6%,如果增長30年,也是5.7倍,這個數(shù)字,跟年復合20%,10年后的收益差不太多,而如果年復合20%,那么30年下來就是237倍。所以知道復利的規(guī)律,就是要求我們,盡量平穩(wěn)的投資,盡量控制回撤。讓收益像雪球一樣慢慢的滾起來。而不是追求一夜暴富,這種暴富來的快去的也快,比如期貨的10倍杠桿交易,你如果總是滿倉操作,那么無論你之前作對多少把,只要錯一次賭錯了10%,都會血本無歸。所以不建議大家去做這種高杠桿的交易,因為這是一個你遲早會死的游戲。還有就是玩P2P,無論之前你賺了多少個10%,只要一把梭,一旦踩雷,也是血本無歸。
作者跟老齊觀點一樣,認為買的便宜是最大的安全,便宜是整個投資過程中的關鍵,巴菲特用一個例子說明了其中的道理,他說長期價值投資者就應該像一個棒球的擊球手一樣,比賽中沒有出現(xiàn)好球也沒有出現(xiàn)壞球,擊球手對很多球都無動于衷,也許只是揮揮球桿,但不會真的去擊打,直到他們等到那個,自己完全有把握擊中的那個球,才開始真正行動,而這個機會就指的是被低估的投資機會。
價值投資者不會買自己不了解的東西,他們會避開科技類公司,因為根本沒法估值,也有價值投資者避開商業(yè)銀行,因為他們的資產(chǎn)并不確定,還有財產(chǎn)保險公司,資產(chǎn)和負債都比較難搞清楚。但有的機構投資者,雖然標榜價值投資,但對以上這些行業(yè)卻來者不拒,因為他們有嚴格的倉位要求,換句話說,他們總是被迫去擊打每一個來球,所以失誤率就會很高。所以機構投資者并不一定都是價值投資者,他們并不自由。而價值投資的要求要更高,不熟不做,這是一條鐵律。
當然,有的時候價值投資者也會連續(xù)擊球,那是因為在熊市之中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絕大多數(shù)的證券都處于了低估之中,而相反,在牛市中,他們可能也會清倉,不再盲目長期持有。這都是有可能的。但這些操作的前提,都要源自于對于價值的評估,那么在股市中,企業(yè)價值到底該怎么評估呢?作者又有哪些獨特的見解呢?咱們明天接著講。
【4】安全邊際4:承重3萬磅的橋!只讓1萬磅重的汽車通行
各位書友大家好,歡迎繼續(xù)做客老齊的讀書圈,今天我們繼續(xù)來講這本書,安全邊際。今天我們來看企業(yè)價值到底該如何分析,首先企業(yè)價值是動態(tài)的,而不是永恒不變的,企業(yè)價值跟很多東西都有直接關系,比如信貸周期,高利率會影響企業(yè)家借款的欲望,也會增加企業(yè)的財務成本,而低利率環(huán)境,則大家更愿意擴張。也更容易出業(yè)績。
價值投資講的是50美分買到1美元的資產(chǎn),但在不同時期大家的想法不太一樣,如果通脹環(huán)境下,價值投資的標準會被放寬,70美分去買,也不是不可以。而如果要是通縮環(huán)境,即使你真的花50美分買到了1美元的資產(chǎn),你心里也打鼓,懷疑自己是不是仍然買貴了。就比如2018年10月的情景。A股已經(jīng)跌到了歷史大底,但大家仍然望而卻步,不敢出手。
也就是說,即使是價值投資者,在遇到市場環(huán)境糟糕的時候,也會選擇放過更多的球,挑選最有把握的那個,折扣最大的那個下手。這個折扣就是安全邊際,就是預防價值投資者做出錯誤判斷的一個緩沖閥。你覺得他值100,但其實他只值75,這時候你要是花80買,那實際上就虧了。所以格雷厄姆提出,你看他值100,最好把它想象成80,然后用60去買,這就是避免自己看錯,從而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。老齊一般有個習慣,對于一個股票估值,一般都會給出一個范圍,比如我覺得20合理,那么我就上下各給出20%,也就是16-24,都是我的建倉空間。具體多少錢買,我說了不算,而是這只股票的走勢說了算,如果他要快速下跌,連續(xù)創(chuàng)新低,我就一直等待,等他不跌了再投,有可能我拿到的成本比16都低,如果這只股票連續(xù)盤整,那我的成本基本就是他的底部籌碼密集區(qū),如果他剛一碰20就漲起來了,那估計我的成本肯定比20要高。所以這種區(qū)間建倉法,就是把一半工作交給估值,把另一半工作交給市場。估值估值,本身就是估算,他不可能準確,市場也是由數(shù)億的投資者夠成,所以一人一想法,你的估值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胃口。我估值20合理,結果干到10塊的事也經(jīng)常會發(fā)生。所以這時候,持續(xù)式建倉買入法,就起到了很好地作用。
巴菲特這么來描述安全邊際,如果你修一座大橋,他的承重是3萬磅,但你只會讓重1萬磅的卡車通過這個橋,而不會讓3萬磅的卡車上來。
那么作者是怎么考慮安全邊際的呢?比如有家公司要破產(chǎn)了,但他已經(jīng)公告,債券持有人,會獲得清償,得到本金和利息,他賬面上也確實有這些資產(chǎn),而此前這家公司的債券年化利息是11.875%,但就是因為要倒閉,再趕上87年股災,所以市場上沒人愿意要他的債券,這些年化收益兩位數(shù)的債券全部都打9折出售,而且價格還在下跌,但對于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來說,這已經(jīng)是一個絕佳的搶錢機會,他買入這種債券,至少獲得了年化11.875%利息,還有10%的折扣,短期內(nèi)年化收益超過20%,所以管他是不是還下跌呢?當然應該全力掃貨。最不濟拿到破產(chǎn),也賺大了,而一旦市場轉好,弄不好還有更大的價格漲幅。
在市場表現(xiàn)不佳的時候,這種低估的安全邊際才會出現(xiàn),人們常常忽略他的內(nèi)在價值,甚至一些股票價格還不及每股營運資金凈額,還有些股票的價格,都不到每股凈現(xiàn)金。這就是明顯低估了,換句話說,在這種時候,你用手上100塊錢,買他公司里的100塊錢,很多人都不敢了。其實都是100塊錢,公司還附贈了那么多資產(chǎn)給你。
價值投資的基礎,就是基于有效市場假說是錯誤的,也就是說市場經(jīng)常犯錯誤,這才給價值研究提供了可以利用的空間,相比于指標權重股,不被人關注的中小股票,更容易發(fā)生定價錯誤,道理很簡單,因為研究的人少,沒人關注,所以他們很可能會產(chǎn)生黑馬,而一旦他們成為黑馬,成為了明星,那么就會引來機構,從而糾正這種定價錯誤。而大家都關注的明星股,比如茅臺,格力,這種公司定價錯誤的概率比較低,因為研究的人太多了,除非超級大牛市或者股災,基本上不會發(fā)生錯誤。換句話說,如果你要想投資這些價值股,必須等到極端情況出現(xiàn)。才能夠出手擊球。所以老齊總是講,人生難得幾只熊,熊市里才是你建倉和做資產(chǎn)配置的機會。千萬不要到牛市里去做配置,那樣你頭幾年會虧的很慘。甚至最后動搖你投資的決心。
至于為什么會造成股市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無效的情況,作者也給出了解釋,因為短期證券價格的走勢由供需決定,長期才由價值決定,而供需和價值可以變得毫無聯(lián)系。市場上的大量交易者,他們愿意買賣的價格,可能跟一名價值投資者愿意出的價格,完全不一樣。老齊翻譯下,比如到了牛市,大家就一路看漲,愿意出的價格也越來越高,而價值投資者一開始在價格上漲前買入,在價格上漲中持有,在價格高的離譜的時候,他們也會賣出,比如某只股票,我算的是每年15%回報,5年翻倍就行,結果半年就被炒翻倍了,一下我5年的任務就都完成了,我當然要賣出了,這5年中肯定會回調(diào)。到時候再以合理的價格接回來就是了。所以價值投資者,只愿意在價值低估,或者合理的時候長期持有股票,價格高太多,也是會賣的。如果簡單把價值投資想象成,買入藍籌然后一直持有,那就是腦子進水了,2018年的行情就有效的教育了大家,藍籌也是會跌的,而且跌起來也同樣很慘烈。
格雷厄姆的名言是,市場短期看不是一臺稱重機,他是一臺投票機,是無數(shù)個體選擇的結果,而這些選擇只有部分是理性的,大部分都是非理性的,所以綜合在一起,一定是感性的結果,價值投資的中心原則就是,隨著時間的推移,潛在價值總是趨向于反應在證券的價格之中,證券的價格會更加接近潛在價值,注意這里說的只是接近,而不是等于,比如一只股票的每股盈利1毛錢,市場估值10倍,那么他價格就是1塊錢,因為恐慌可能會跌到5毛錢,因為樂觀可能會漲到2塊錢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他的每股收益變成了1塊,還是10倍估值,那么他就應值10塊,所以這時候,他就會在10元這個附近波動,即使再恐慌也還有5塊錢。這也算是一種價值回歸。
作者說,價值投資其實就是一種證券價格與潛在價值之間的套利活動,只不過這個套利要用時間去完成。所以他是三維的而不是二維的。在80年代的華爾街,出現(xiàn)了很多的價值騙子,這些人打著巴菲特的旗號,夸大企業(yè)價值,用高價購買證券,也沒有做好安全邊際,但是由于那幾年是牛市,所以他們?nèi)匀蝗〉昧藦V泛的認同,但到了1990年,市場回調(diào)之后,這些價值騙子立馬現(xiàn)了原形。所以價值投資知難行易,他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標準,而且需要遵守紀律,善于等待,要有足夠的耐心還判斷力,在價值來襲的時候,你還得有不為所動的定力,這些都是非常非常困難的。
作者講,價值投資有三個要素,1是自下而上的策略,2是追求絕對表現(xiàn),3是價值投資是一種風險規(guī)避方法,對風險和回報給予同等重要的關注。老齊自我反思,從這三個定義來看,我也不算是個價值投資者,起碼前兩點是不符合的,我的方法還是從上到下的策略,另外我也更愿意看相對收益。認為跑贏市場就算很成功了。這么看絕大多數(shù)的機構投資者也不能算是價值投資者。
那么為什么要自下而上呢?作者解釋,自上而下的方法,要求大家必須先去判斷宏觀環(huán)境,并且從中得出準確地結論,還要正確的應用這些結論。比如你看到利率下降,就會想到去投資債券,這其實就是在逼著大家去預測那些根本沒法準確預測的東西,這種投資方法,沒有安全邊際,也不以價值為購買依據(jù),他們更多是一種順勢而為,他們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,預期已經(jīng)反映在了價格之上。比如公司的業(yè)績切實好起來了,然后他們才會開始買入,因為他們預感公司后面的業(yè)績會一直好下去。那么價值投資者的自下而上的選股,又有哪些好處呢?能夠規(guī)避自上而下所帶來的問題嗎,咱們明天接著講。
【5】安全邊際5:養(yǎng)成相對收益的思維很重要
各位書友大家好,歡迎繼續(xù)做客老齊的讀書圈,今天我們還是繼續(xù)來講這本經(jīng)典的投資書,安全邊際,昨天我們說到了,自上而下不算是價值投資,因為他要逼著投資者去做那些不靠譜的預測,這些預測即使你做對了,預期也都反應在了價值當中,所以你很難找到價格錯誤的機會。而自下而上的策略,就不一樣了,他需要投資者一個接一個的去尋找便宜的證券,他不需要做出任何的預測,用他們的話說,這個方法就是買入便宜貨,然后等待,就這么簡單。
自下而上的投資者往往會持有大量現(xiàn)金,當他們無法找到誘人的投資機會,他就傾向于什么也不買,比如2018年9月的新聞,說巴菲特就手持1000億美元的現(xiàn)金,意思就是說老巴已經(jīng)找不到什么便宜貨可以買了。說明股市不便宜了。而自上而下的投資者,則總在考慮輪動,甚至考慮不同的市場環(huán)境下,該選用什么樣的對策,投資什么最恰當?shù)馁Y產(chǎn),老齊給你總結一下,自下而上的投資是考慮買不買的問題,而自上而下則不考慮買不買,而在考慮該買點啥?
下面我們看第二點,絕對收益還是相對收益,作者說絕對收益的投資者他們看得更長遠,如果你考慮相對收益,那么你很難忍受某只股票表現(xiàn)不佳,那樣會拖累你的業(yè)績,而絕對收益投資者則不會有業(yè)績壓力,他們更愿意買在左側,主動買套,從而低價布局。深知春種秋收的道理,相對收益的投資者,他可能會更愿意滿倉,不愿意持有現(xiàn)金,因為持有過多的現(xiàn)金,會讓他的收益落后于市場走勢。但也正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現(xiàn)金,所以一旦遇到股價低估,市場暴跌,他們也就沒有辦法去抓住這樣的機會。所以老齊的理解是,相對收益投資者更像是給市場打工,等待市場發(fā)工資,而絕對收益投資者,則是個體戶,他們找的是那種三年不開張,開張吃三年的生意。
當投資者更加關注絕對回報的時候,那么他對于風險也就更加的在意,有人說高風險高回報,作者糾正了一下, 風險本身并不能創(chuàng)造差額回報,只有價格能夠創(chuàng)造差額回報。比如明明是萬丈深淵,你會去跳嗎?會說這是高風險高回報嗎?你肯定不會,所以風險是伴隨機會出現(xiàn)的,承擔較小的風險,獲得更大的回報,這是一個性價比的問題。
風險可以描繪成,虧損的概率,以及潛在的虧損額,在投資的書中,總是讓我們衡量潛在的風險和回報,但只有固收類的投資,可以在購買之前知道回報,比如票面利率6%的國債,你可以肯定一年后獲得6%的回報,但是股票就不知道了,你所獲得的回報,只能依賴于賣出時候的價格,只有在那時候才能計算出來,到底獲得了多少的回報。而風險則更難了,即使投資結束,你也沒辦法將風險量化出來,你只能靠直覺去思考,比如每個人都認為股票的風險高于債券,科技股的風險要高于公用事業(yè)股票。但具體多少風險,你自己還是不知道,甚至投資完成后也不知道,這次投資和下次投資,遇到的風險也會天差地別。很多朋友都納悶的是,明明我用的方法都一樣,但為什么就在牛市里賺錢,熊市里虧的一塌糊涂呢?最后才明白,原因就是牛市和熊市,而跟你的方法一點關系都沒有,這就是把時代背景當成了自己英明神武。
在市場上大家都要用一個指標來衡量風險,這就是貝塔值,也就是一種證券,或者一個組合他過去的價格波動,跟整個市場波動關系,如果波動比市場更大,這個證券就具有高貝塔值,相反,就說他是低波動產(chǎn)品。但作者并不認為這個東西有多大作用,用過去的價格來證明未來的走勢,這有點太荒謬了。他們根本不考慮基本面,一旦基本面變化了,波動性肯定會完全不同。
就算假設基本面沒有發(fā)生變化,那么短期價格走向,跟長期的回報關系正好相反,比如短期暴跌,壓低了價格,那么反而增加了長期投資者的回報,相反短期暴漲,到讓長期投資者變得無利可圖。成功投資者的標志就是,他想賣出的時候才會賣出,而失敗的投資者往往是被價格或者情緒裹挾,被迫賣出股票,老齊給您翻譯下,作者的意思就是說,成功地投資者賣出一般都是因為賺夠了,而失敗的投資者賣出股票,往往是被嚇尿了。這些嚇尿了的投資者,他們不應該投資國債以外的任何投資品,否則就是跟自己過不去了,也是跟自己的錢過不去。
作者還提到一個投資中常常被忽略的概念,就是機會成本,市場先生經(jīng)常會犯下大錯,但是如果你總是滿倉投資,手中沒有現(xiàn)金的話,那么你將無法抓住這個錯誤的機會,你的機會成本就是巨大的。也就是說該賺的錢,因為滿倉而沒有賺到,那就相當于賠了。所以不要總是琢么我要買什么?我要投資點什么?其實持有現(xiàn)金本身就是一種投資,他是一份市場出現(xiàn)極端情況下的買入期權,而你總是匆忙投資,經(jīng)常性滿倉,就相當于賣掉了這份期權。
目前世界上最常用到的估值方法就是NPV,企業(yè)的凈現(xiàn)值估值和IRR內(nèi)部報酬率,對未來現(xiàn)金流貼現(xiàn)的預測,通過貼現(xiàn)模型折算成現(xiàn)在的現(xiàn)金流,這個方法的問題在于,只有對于業(yè)績的評估是正確的,你的公司估值才有意義,如果公司未來的業(yè)績預測錯了,那也就沒什么用了。但是現(xiàn)實中似乎很難,給企業(yè)長期的發(fā)展業(yè)務做出一個精準的預測,所以這就變成了一個垃圾進,垃圾出的過程?;谠u估的假設都是錯的,那么結果就不可能正確。這東西只對債券有用,因為債券的利率是固定的,所以我們看到所有人都能算出他的內(nèi)在價值,于是債券市場高度有效,幾乎沒有波動。你想在債券上撿到大便宜,幾乎不太可能。但是股市的估值分歧可就大了,我認為他每年增長8%,而你認為他明年會虧損,于是我就買入,你就賣出。
格雷厄姆當然清楚這一點,所以作為價值投資的教父,他早就在證券分析里說過,價值投資的目的并不在于精準的算出內(nèi)在價值,而分析的目的僅僅是確定,價值是否足夠。換句話說一塊金磚你不太可能準確的說出他的價值,但知道他比一塊板磚值錢就行了,萬一出現(xiàn)了板磚換金磚的機會,這就是你該投資的時刻。而算出金磚比板磚更值錢,這個似乎難度就小多了。當然如果你非要算他的業(yè)績增長,以及每年產(chǎn)生的業(yè)績現(xiàn)金流,那么作者也說,請保持保守的立場,并給一個比較保守的貼現(xiàn)率,這個貼現(xiàn)率一般要高于長期國債收益率。比如很多人都習慣于用10%來做貼現(xiàn)。
格雷厄姆也會經(jīng)常計算這家公司的每股營運資金凈額,公式非常簡單就是流動資產(chǎn)減去流動負債的結果,比上股本。相當于就是每股凈流動資產(chǎn)。這2個指標在資產(chǎn)負債表里都能找的到。這就是一家企業(yè)的每股清算價值,但這只是一種很粗略的計算,企業(yè)價值的方法,屬于價值底。如果股價已經(jīng)低于清算價值了,那就真是沒什么可怕的,就算把企業(yè)拆成塊往外賣,也能賺到錢。
但在金融市場上,通常的估值都會高于清算價值,甚至造成巨大的價格分歧,這也難怪,有人覺得是黃金,有人覺得是包袱,所以才有了對手盤,如果你估價錯了,給出了過高的價格,那么后果就悲劇了,巴菲特說,即使你買入優(yōu)秀的企業(yè),如果買入價格過高,也可能會抵消10年的回報效果。老齊常這么解釋,買入好股票確實不會賠錢,但如果價格過高,那么你就會虧掉大把的時間。這也是得不償失的。
還有一種方法可以估值,叫做私有市場價值法,也就是同類企業(yè),被別人收購的時候花了多少錢,就跟買房子一樣,你買一套房子,一定要看看同戶型的房子,其他人成交是多少錢,然后用這個作為參考,但是這種方法也逐漸產(chǎn)生了問題,那就是因為大家越來越樂觀,給出的價格越來越高,好多都是明股實債,達不到某種要求,投資的股份就全都變成債權,要還本付息,也就是說簽訂對賭協(xié)議,所以你也不知道這種并購到底該值多少錢,這種私有市場價值也就被明顯高估了。還拿房子這個舉例,這個小區(qū)房價就是1萬一平,但有一天,突然你發(fā)現(xiàn),旁邊的房子賣2萬一平米,但其實是房東承諾買家,至少每年漲10%,如果3漲不到30%,那我就啟動回購,再把這個房子以130%買回來。所以這2萬一平米,顯然就高估了。那么我們到底該怎么估值呢?作者更傾向于哪個方法呢?咱們明天揭曉答案。
【6】安全邊際6:詳解主流的估值方法
各位書友大家好,歡迎繼續(xù)做客老齊的讀書圈,今天我們還是繼續(xù)來講這本書安全邊際,我們已經(jīng)講到了企業(yè)價值的測算方法,昨天說到了現(xiàn)金流折現(xiàn)法和私有市場價值法,但這兩個方法似乎都不太靠譜,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算他的清算價值,這是企業(yè)價值的最保守評估法,也就是假設他馬上就破產(chǎn)了, 未來再也賺不了錢了,那么這些桌椅板凳,辦公電腦,這些資產(chǎn)還能賣到多少錢,這種事往往在遇到大危機的時候才會出現(xiàn),而現(xiàn)實中則很難發(fā)生,即使一個企業(yè)倒閉,一些資產(chǎn)也會被一些其他企業(yè)并購,而不會進入純粹的破產(chǎn)清算。比如大家都知道三鹿倒閉了,但是后來其實資產(chǎn)都裝到了君樂寶里。
另外,即使真要清算,似乎清算價值也很難算的清楚,格雷厄姆的算法是凈營運資金凈額,我們昨天說過了,就是流動資產(chǎn)減去流動負債,這看似是一種捷徑,但是他也會產(chǎn)生問題,那就是沒有流動性,看似很值錢的資產(chǎn),但賣的時候就完全不是這么回事。比如最經(jīng)典的失敗案例就是巴菲特,他用這個方法買入了伯克希爾哈撒韋紡織廠,他算得挺好,價格已經(jīng)比清算價值還低了,也就是說我賣掉紡織機,就比買入價格要高,但一旦接手,巴菲特才發(fā)現(xiàn),這些機器賬面價值很高,但根本賣不掉,對于一個不賺錢的資產(chǎn),就相當于一個泥潭一樣,巴菲特也被陷在里面很久,最后他靠著往里面裝保險公司,才爬了出來,現(xiàn)在伯克希爾哈撒韋是一個控股保險公司,而不再是紡織廠了。
下面一個方法是股市價值法,這種辦法只適合評估控股投資公司或者是基金,就是假設他這一天完全賣出,所有的持股,他到底該值多少錢?
以上這些方法都是投資界的主流,但也各有利弊,如何選用評估方法,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比如,對于有著穩(wěn)定現(xiàn)金流回報的企業(yè),像什么消費類企業(yè),凈現(xiàn)值法也就是現(xiàn)金流折現(xiàn)法,是比較適合的,還有公用事業(yè)類企業(yè),也可以用這個辦法進行估值,而對于那些沒有盈利的公司,最好的方法恐怕就是清算價值法了,老齊給您解釋下,之前我們在知識星球齊俊杰的粉絲群里給過一個不同行業(yè)的估值方法,也大體如此,消費類企業(yè)是用市盈率和增長率估值,而周期類行業(yè),在低估的時候,通常用市凈率估值,公用事業(yè)和銀行,往往用股息率估值,至于科技公司,干脆沒法估值。 而控股類投資類公司,比如非銀金融,往往用持股價值估值。
索羅斯在金融煉金術里寫過,股價對于公司的潛在價值是有很大影響的,股價所處的水平,可以顯示出繁榮,勉強維持或者即將破產(chǎn),比如一家資本化程度不高的銀行,他股價很高,于是就可以發(fā)行更多的股票,讓自己充分資本化也就是加更多的杠桿,1991年花旗銀行就是這么干的,股價漲到幾十美元,輕而易舉的就可以增發(fā),相反股價低迷,是不可能增發(fā)出來的。那么他有可能因為資本獲取困難而最終倒閉。所以金融市場就是這樣,因為亢奮所以獲取更多的資金擴張,業(yè)績就能大增,而相反因為低迷則融資受限,反而會出現(xiàn)更多的債務風險。這個理論也叫作反身性理論。因為上漲,所以業(yè)績好,因為業(yè)績好,所以上漲,反過來就是因為下跌所以業(yè)績差,因為業(yè)績差反而更加下跌。
作者隨后舉了一個具體的例子,叫做esco電子公司,這家公司是國防科技企業(yè),從愛默生電器分拆出來的,當時他陷入了困境,股價跌到了3美元一股。那么他到底值多少錢呢?作者算賬了,大家可以好好看看卡拉曼大師的思路,
第一,卡拉曼先確定了他是一家擁有實質業(yè)務的公司,有5億美元銷售額,最近出現(xiàn)了業(yè)績大降,是因為總發(fā)生非經(jīng)常性支出,去收購公司。如果扣掉非經(jīng)常性支出,他仍然是盈利的,而且資本化率比較低,4億凈資產(chǎn),只有10%的債務。
第二他的賬面價值是25美元一股,公式很簡單,就是固定資產(chǎn)原值-減值準備和折舊之和,再除以股本,然后再減去流動負債,算出他的純營運資金凈額,超過了15美元一股。
第三,他收購了大量的公司,這些公司都計入了商譽,未來商譽攤銷會為他帶來持續(xù)的現(xiàn)金流入,大約是45美分一股,之后他還無需再向愛默生支付每年740萬美元的擔保費,也就是說稅后收入還要增加45美分一股,加在一起就是90美分。
第四,5年后的90美分,往現(xiàn)在折現(xiàn),也就是算算這5年中,每年獲得90美分,現(xiàn)在值多少錢,這個算法極其復雜,要把每一年的折現(xiàn)都算出來,然后加在一起,比如使用12%折現(xiàn)率計算,第一年不需要折現(xiàn),就是0.9美元,第二年折現(xiàn)值是0.9除以1+12%的1次方,也就是0.9除以1.12等于0.8,第3年就是,0.9除以1+12%的2次方,結果是0.72,以此類推。
第五,這家公司未來10年保守估計每年增加220萬美元的自由現(xiàn)金流,也就是20美分一股,他的價值繼續(xù)貼現(xiàn),按照12%計算是14.76美元一股,而15%貼現(xiàn)是10.83美元一股。
所以最后他的結論就是,取最寬泛的邊際,最保守估值4.7美元一股,最樂觀估值14.76美元一股。有人覺得這個很可笑這么大的范圍,足足差了3倍,那這還怎么投資,但你別忘了,他的現(xiàn)在股價只有3美元,所以我知道他低估就足夠了。
如果你覺得這個太復雜,那么卡拉曼還有一個簡單算法,那就是當你看到25美元一股的有形資產(chǎn)賬面價值,以及大約10%的債務比例的時候,你就應該知道,這個公司3美元的價格,有著巨大的安全邊際。這家公司隨后的表現(xiàn)也印證了判斷,轉過年來股價就漲了2倍多,超過了8美元一股。但是這里也要提醒一下, 由于會計報表的問題,每股盈利和賬面價值有的時候并不完全靠譜,很可能會被管理層所調(diào)整,而失真,所以投資者只可以把賬面價值和每股盈利當成參考指標,而不能成為全部的決策依據(jù)。
下面我們就來看看,價值投資決策的具體過程,作者先說,好的投資機會很稀少,他們不會憑空出現(xiàn),也不會擺在你面前,你不可能通過瀏覽華爾街的研究報告就去發(fā)現(xiàn)這些機會。還有一種情況,誘人的投資機會卻集中出現(xiàn),不過美中不足的是,這時候你通常就沒什么現(xiàn)金了。所以有錢的時候,往往沒機會,有機會了,可能你沒錢了。這些都是悲劇。
其實投資跟生活是一樣的,很多生活中的智慧都可以用到投資中,比如你去買酸奶,別的都是10塊錢一桶,就這幾桶是5塊錢,你就得問問了,這幾桶怎么了,如果只是因為保質期臨近,而你又正好可以很快喝完,那么就算是買到便宜貨了。在股市上,股票打折一定是有原因的,這個原因是什么,你能否承擔這個結果?是你要考量的因素,如果只是熊市殺估值,整體市場估值都在暴跌,那么這其實就跟保質期快到了正好相反,那個是你要盡快解決,而估值下跌,則等待就好。你只要等得起,等市場信心恢復了,他自然也就漲回去了。
從本質上來說,價值投資都是逆向投資,不受歡迎的東西,才會有價值低估的可能。當市場都去追捧的東西,絕對不會再有價值。2018年初很多朋友都問我,是不是可以價值投資,長期持有,老齊往往呵呵一笑,所有人都在尋找價值股的機會,那么這些藍籌大白馬也就早都高估了。其實生活中也是如此,別人都覺得什么好的時候,一定是趨勢要發(fā)生改變的時候,比如60年代都覺得農(nóng)民好,70-80年代都覺得工人好,90年代國企好,現(xiàn)在你再瞅瞅,混的最慘的是農(nóng)民,其次是工人,然后就是那些老國企的基層員工。相反那些不被看好的民企,什么騰訊阿里,這些中層員工,月收入都2-3萬。看著吧未來十年,一定是自由職業(yè)的時代,現(xiàn)在大家都覺得打工好,十年后給別人打工的都會是混的比較慘的。逆向投資的道理大家都懂,但當機會來臨的時候,一定披上了風險的外衣,嚇得你屁滾尿流,避之唯恐不及,更別提去出手買入了,那么這有沒有什么好辦法,克服恐懼的心里呢?咱們明天接著講。
【7】安全邊際7:價值投資就是站在有利的位置上跟群眾對賭
各位書友大家好,歡迎繼續(xù)做客老齊的讀書圈,今天我們繼續(xù)來講這本書,安全邊際,昨天我們說到了,價值投資本質都是逆向投資,只有別人不要的東西才有低估的機會,所以你必須得跟群體反向而行。但問題是往往機會出現(xiàn)的時候,都會表現(xiàn)的很嚇人。投資者即使看到了機會,他也會十分懷疑自己是否是正確的,因為這意味著要與天下人為敵,成為別人眼里的傻逼,所以實在是有點難過。而且最要命的是,逆向投資,一開始都會是錯的。比如大空頭里的巴里博士,他主動做空美國樓市,一開始巨虧,搞得老板差點把他開了,投資人差點把他告上法庭。所以他不停的打架子鼓,也是為了釋放心理的巨大壓力。他知道美國的樓市已經(jīng)嚴重高估了,但他不知道的是,這種價格扭曲要持續(xù)多久。那個做空的基金經(jīng)理也是如此,他看到了債務違約開始激增,但是標普穆迪仍然不下調(diào)投資評級,這讓他很是惱火。在這些逆向投資者眼里,全世界都瘋了,而在全世界眼里,他們才是瘋子,傻子。
所以價值投資者最怕的兩個東西,一個是期限,一個是贖回壓力,他們知道第二天太陽會正常升起,但很可能等不到明天的黎明,如果是自有資金,并且無期限的資金進行投資,那么價值投資者才是真的無所畏懼了,因為他們知道價格不斷下跌,已經(jīng)改變了賠率,讓他們可以站在一個有利的位置,去跟大眾對賭。
在逆向投資中,就是要跟不確定性打交道,你可能永遠也無法獲得一個確定性的答案,因為一旦確定性的因素出現(xiàn),價格可能就已經(jīng)漲上去了。老齊總是說,投資者要分清楚左側交易還是右側交易,逆向投資是典型的左側,就是在確定性出現(xiàn)之前低價買入,而右側交易則是順勢而為,在右側你幾乎不太可能找到價值。只能獲得投機價差。這里有個小技巧,最了解公司的,無非就是管理層了,所以在熊市管理層大比例增持公司股權,很可能就是一個股價低估的標志。你在高管和大股東增持里面去分析投資機會,抓到魚的概率會比較大。當然,也有些是濫竽充數(shù),故意增持吸引眼光的。而具體的方法就是,每天都在百度上搜搜,股東增持,高管增持等關鍵字,如果有消息,一定會有新聞爆出來。自下而上絕不是隨便抓到一個就研究,那樣你的工作量就浩如煙海,如果只在股東增持的里面進行研究,那么一下工作量就小的多的多。
價值投資者,還要時刻關注催化劑,低價買進去,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,股票回歸價值,一定離不開催化劑的作用,那么這個催化劑是什么?也就是在什么情況下他才能回歸正常?比如我們投資鋰電池企業(yè),天齊鋰業(yè)或者是贛鋒鋰業(yè),這種公司其實漲跌都有依據(jù),那就是碳酸鋰的價格走勢,當碳酸鋰價格跌跌不休的時候,你很難去賺到錢。相反只有碳酸鋰價格漲起來,這種公司才能上漲,所以碳酸鋰的價格走勢就是價值回歸的催化劑。
還有比如養(yǎng)豬的企業(yè),他的催化劑就是豬周期來臨,一旦豬肉價格上漲,那么他的資產(chǎn)價值也就快速提升,業(yè)績也就出來了。還有的企業(yè)內(nèi)在價值大,潛在分紅多,他的催化劑就是野蠻人入侵,比如萬科就是這樣,寶能搶他的股份,價值就開始快速回歸。還有公用事業(yè)類公司,他們價值回歸的催化劑就是市場利率下降。他們是重資產(chǎn)行業(yè),利率降一點,就會產(chǎn)生很多的利潤變動。
一些公司分拆,可能會產(chǎn)生機會,一個公司拆分出一個業(yè)務,這時候通常不會引發(fā)分析師的關注,而投資者也對他知之甚少,通常新拆分出來的公司,被賣出的比較多,所以往往這時候會有價值出現(xiàn)。屬于姥姥不疼舅舅不愛,大機構嫌棄他小懶得買,小散們不會注意這些沒有明星氣質的新公司,沒人關心的灰色地帶,往往才是產(chǎn)生價值的地方。作者舉例一家公司就是被分拆出來的,賬面價值是15美元,凈營運資金就11美元,而他的股價也是11美元,這個新公司就是因為市值太小所以沒人關注他,結果后面他漲到了62美元,這才引發(fā)了華爾街的追捧。這跟彼得林奇的看法完全一樣。沒有被華爾街關注的股票,才是好股票。一個天天都有研究報告發(fā)出的公司,他的價值早已經(jīng)被價格所透支了。
作者說一般財務陷入困境的公司,往往會產(chǎn)生價值低估的機會,他之所以困難主要有三個原因,公司經(jīng)營出現(xiàn)問題,陷入法律糾紛,或者單純的財務問題。而他們的最典型特征就是,現(xiàn)金耗盡,短期債務無法清償。這看似危機重重,甚至有的可能真的會關門破產(chǎn),但其實許多企業(yè),只要給點陽光就能重新燦爛。只要有新的資金注入,他們就可以很快清償債務恢復生產(chǎn),恢復造血能力。在A股上,很多人都習慣于買那些星號ST的公司,當他們業(yè)績爛到極點的時候買進去,反正也沒有退市,等過一陣必然停牌,然后出現(xiàn)重組或者借殼上市,要么就利潤突然好轉,股價飆升,這些賭ST的投機客最后大撈一筆。有人做過統(tǒng)計,每年買市場中最小,業(yè)績最爛的10只股票,并且滾動更新,一年一調(diào)整,在A股市場上的收益率是驚人的,遠超市場平均水平。
像作者這樣的投資大師,他們很喜歡破產(chǎn)投資,因為一個企業(yè)已經(jīng)啟動了破產(chǎn)程序,那么他的所有價格也就全都變得可控,不用再去預測未來的業(yè)績走勢,這時候確定性的低估就更加明顯。而且誰有錢誰是爺,誰缺錢誰是孫子,面對破產(chǎn)企業(yè)的時候,投資者更有話語權。討價還價中,也占據(jù)了更有利的地位。保證你買到更多的便宜貨。馮侖就說過,房地產(chǎn)行業(yè)里,最不賺錢的是蓋廠房的,其次是蓋酒店的,相對賺錢的是蓋住宅的,而最賺錢的是做資產(chǎn)處置的,也就是誰家沒錢了,你拿著錢過去收他的資產(chǎn),比如2018年10月,萬科就花了一個買地的錢,就收掉了華夏幸福手里的地和蓋好的房子,誰讓你沒錢呢?沒錢,且等米下鍋,那么你就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本。
不過這種投資也有一定的風險,由于他不是大量交易者參與交易的證券,所以定價會出現(xiàn)偏差,幾家投資者的報價可能存在估值不準的問題。有時候也會出現(xiàn)大家都想買,反而給出了高價的情況。另外不能光看資產(chǎn)本身的價格,還要看資產(chǎn)的造血能力,如果不能造血了,那么資產(chǎn)也就沒什么意義了。第三就是注意負債,破產(chǎn)的企業(yè)往往都是被負債壓垮的,并購他的資產(chǎn),也必然承擔他的負債,有些負債可能是你承擔不起的。盡管這個資產(chǎn)可能以后會很值錢,但在賺錢之前,你可能已經(jīng)被負債拖垮了。比如孫宏斌入主樂視就被坑慘了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100多億,還不夠還債的。
投資次級債,有很豐厚的回報,甚至票面利率超過了股票的平均回報,但這也有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,比如企業(yè)倒閉破產(chǎn),血本無歸,這些次級債經(jīng)常像一種價外期權,實際上就是你在押注一個企業(yè)經(jīng)營業(yè)績改善,所以你在買次級債的時候,別光看他的利率和評級,還要看看借債企業(yè)真實的情況,他是否具備償還債務的潛質。債券這個東西,除非在集中時點才會爆發(fā)大規(guī)模的債務危機,而在平常,暴雷的終歸是少數(shù)。所以投資次級債,也一定要分散而行。切不可一把梭,那樣萬一踩雷,你就再也沒有翻盤機會了,那么買10只次級債,有沒有可能10只都踩雷,理論上有這種可能,但那樣您就應該先去廟里拜拜了。不過老齊還是要勸一句,資產(chǎn)處置和投資次級債,是一個技術要求非常高的活,一般投資者滲入。你可以通過機構參與,自己千萬別去這么做。風險極大。
那么普通的投資者,該怎么去投資呢?幾乎很多書里都會提到一個方法,那就是投資組合管理,那么明天我們再講講,作者關于投資組合的看法和建議。
【8】安全邊際8:不要提前做空!
各位書友大家好,歡迎繼續(xù)做客老齊的讀書圈,今天我們繼續(xù)來講這本書,安全邊際,昨天說到了投資組合,這是最為普遍的投資方法,首先一個要點就是必須買入流動性好的股票,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,其實只要在二級市場投資,流動性都不是太大問題,而三板四板上的股票就會有很大的問題,你可能有很高的市值,但是幾萬塊錢,也許都賣不出來。沒有流動性,一切市值都是虛假的。這點在設計投資組合的時候要特別重要。大資金可能會更麻煩一點,即使在二級市場,你也不能買特別小的股票,否則進去的時候,就會把它買起來,而出來則會很費勁。
流動性也分為兩種理解,大部分投資者的理解,都是我可以賣給其他人,從而獲得流動性,但還有一種理解,是通過企業(yè)分配利潤,獲得流動性,有人說這才是流動性的真諦,一旦市場遭遇大跌,前面的那種流動性,可能瞬間就不存在了,只有后面的這種流動性,才會讓你很安心。從某些方面來看, 投資不過就是一個永無休止的管理流動性的過程,而投資的最高境界就是,建立一個永續(xù)產(chǎn)生流動性的體系。俗稱就是找到那只能下金蛋的鵝,和能夠搖出錢來的樹。
而投資組合,就是將一些能夠產(chǎn)生流動性的資產(chǎn)放在一起,利用他們的相互對沖作用,減小波動,從而讓流動性更加的穩(wěn)健。一般的投資組合建議都是教你持有指數(shù)基金,這個理論基礎就是,既然你無法戰(zhàn)勝市場,那么你就應該改變目標,先要取得與市場一致的成績再說。但作者并不這么認為,他認為,與對許多的投資企業(yè)一知半解相比,熟悉少數(shù)幾個企業(yè)更有價值,重倉某些熟悉的優(yōu)秀的公司所產(chǎn)生的回報,要高于成百上千只個股的組合??ɡX得如果你總想著分散風險,那么反而會放松警惕,懶得去研究,最后拿了一堆垃圾回來。
另外,他還談到了對沖,但說對沖不總是明智的選擇,當你可以獲得足夠的回報的時候,投資者應當愿意承擔風險,堅持不對沖,進行對沖可能既耗費資金,又耗費時間,只有在特殊的時候,對沖才是正確的選擇。
舉個例子,1988年的日本股市,一直在高歌猛進,估值明顯高估。而美國股市剛從87年股災恢復過來,此時日本人堅信國家不會讓股市跌,所以日本的金融機構以極低的價格出售賣出期權,因為他們覺得股市肯定漲漲漲,絕不會下跌,這些賣出期權根本就是一張紙,沒有任何成本,賣一份就能賺一份錢。此時美國投資者最佳的策略,就是用這些賣出期權來給自己的投資做對沖,因為兩個股市日本更高估,如果股市都跌,日本肯定跌的更多,如果都漲,美國肯定更有潛力,所以買入日本的賣出期權,其實就是做空日本做多美國,這么做無疑是非常明智的,結果2年后日本股市崩盤,第一波暴跌就是40%,很多人在賣出期權中都賺了好幾倍,而更讓人驚喜的是,日本股市崩盤,美國股市并沒有明顯的跌幅。但老齊強調(diào)一下,作者說的簡單,如果你站在當時的角度去看,88年和89年日本股市還是上漲的,而且是大漲,那么你想想持有賣出期權的投資者的心里陰影面積得有多大。
這個辦法,在A股上也是適用的,大家可以去券商開通期權交易,在股市高亢的時候,買入食品飲料和白酒,同時買入看跌期權。這就相當于完成了對沖,市場繼續(xù)往上漲,因為你的對沖,你不怎么賺錢了,而一旦要大跌下來,你的看跌期權就起作用了,食品飲料和白酒往往在初期跌的比較慢,而整個市場跌的比較快。所以在市場頂部,其實也是一個很好地投資機會。我們在之前講富爸爸,如何通過股市獲得現(xiàn)金流那本書里也講過,巴菲特就是經(jīng)常利用對沖交易,封殺了市場的波動,然后穩(wěn)定的獲取股票分紅所帶來的現(xiàn)金流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過去翻翻。
這就是本書的全部內(nèi)容了,由于內(nèi)容比較散也比較枯燥,我們還得再快速的溫習一下,首先卡拉曼講價值投資知易行難,需要有嚴格的紀律和長期的視角,最重要的不是戰(zhàn)勝別人,而是戰(zhàn)勝自己,你要習慣在市場上,做那個別人眼里的傻子。
在股市上你獲利的途徑,只有三個,1企業(yè)自己營運產(chǎn)生的自由現(xiàn)金流,他將體現(xiàn)在股利和股息上,2其他投資者愿意出更高的價格購買,3是價格向價值回歸。所以卡拉曼反復提醒,一定要找到投資的抓手,那就是帶來現(xiàn)金流。你買的公司,必須產(chǎn)生自由現(xiàn)金流,他的生意必須是不斷賺錢,而且是越來越賺錢的。
股票價格的上漲和下跌,跟企業(yè)關系并不大,他只是記分牌,而你應該關注比賽本身,成功的投資者要習慣看到企業(yè)的內(nèi)在價值,而不總是盯著價格不放。長期看,投資的合理的回報,基本就是企業(yè)的現(xiàn)金流和他的增長率之和,不要總夢想著一夜暴富。學會投資,先要學會控制風險,在你想賺多少錢之前,先想想自己能抗住多少揍。
投資是孤獨的,需要你始終保持獨立思考,挑戰(zhàn)傳統(tǒng)智慧,挑戰(zhàn)其他人的眼光,站在群眾堆里,你永遠只能當被收割的韭菜,跳出群眾隊伍,你也并不一定就成功,只能說有機會成功。投資就是一門用價格換價值的學問,而這中間的關鍵點就是估值,不過估值的目的并不是要計算出確切的價值,他只是用來判斷,跟價格比是貴了還是便宜了,80%的估值結果,跟價格對照都是模棱兩可的,但不要緊,有那20%明確的結果就夠用了。買入低估就能賺錢了嗎?哪有那么簡單,買進去以后你還有漫長的等待,1974年巴菲特說過一句名言,這是我所遇到的唯一一次用格雷厄姆的方法買入費雪式股票的機會,但我們都知道,美股真正走出熊市要到1982年才發(fā)生。也許你跟巴菲特一樣,也能在2018年10月買入低估的股票,但你能有他的忍耐力,忍受隨后8年不漲嗎?恐怕99%的人都做不到,所以世界上才只有一個巴菲特。
價值投資者應該在下跌的市場中去尋找機會,如果股市一直漲,他去尋找價值,那一定是一個二把刀。只有市場不好的時候,才會有價值的機會,市場恢復平穩(wěn),價值很快就會消失。所以價值投資者都是喜歡熊市的,只有在熊市里才能找到撿便宜貨的機會。反而討厭牛市,因為牛市一來,他們就要做一個糾結的選擇,到底要不要賣出自己的籌碼。
這本書雖然叫做安全邊際,但是現(xiàn)實中很少能出現(xiàn)安全邊際,最后格雷厄姆也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信仰,巴菲特也去學費雪了。現(xiàn)在你想找到一個低于賬面價值的公司非常不容易,所以我們只能去抓熊市的機會。但到了熊市你往往又不敢了,各種各樣要把股市推倒重來的消息充斥媒體,甚至還拿什么世界末日,新冷戰(zhàn)嚇唬你。仿佛總有一萬種理由告訴你這次不同了。
至于企業(yè)的評估,這本書里寫的也不多,我們就借了一個具體的例子講了一下NPV法,也就是凈現(xiàn)值法,用企業(yè)未來所能產(chǎn)生的現(xiàn)金流折現(xiàn)到今天,這個東西已經(jīng)形成了投資界的共識,但問題是能夠計算未來現(xiàn)金流的企業(yè)少之又少。即使如貴州茅臺這么穩(wěn)定,他也有利潤波動的時候,所以大家不要盲目自信,還是回到我們估值的出發(fā)點,我們要通過估值得到的僅僅是,金磚比板磚值錢,這么一個簡單的事實就可以了,然后就是等待用板磚換金磚的機會。而那些估值之后值10塊錢,股價已經(jīng)9塊錢的東西,你就統(tǒng)統(tǒng)扔進垃圾堆吧。
價值投資者最悲催的一點是,他總是先錯后對,先當傻逼,后來才牛逼,因為你總在左側交易,所以必然買入就是下跌的,而且最悲催的是,你還不知道這個下跌會持續(xù)多久?有的時候幾年都不價值回歸,反而越跌越深。這時候就是考驗你人性的時候了??粗鴦e人的正確,以及自己的錯誤,你是否對自己產(chǎn)生了懷疑呢?相信99%的人都會有,然而你稍一動搖就會損失慘重,老齊總說,如果你先堅持,最后放棄,那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堅持,在下跌途中一開始就跑,你還能損失小點,最受傷的就是那些一開始堅持,但到最后沒守住的人。別人都是割肉,他是截肢。所以當個價值投資者的體驗,真心是不好,還不如當個小白,沒事的時候還可以罵罵萬惡的股市,罵罵政策不給力。雖然賠點小錢,但是卻每天過的很開心,而價值投資者則每天如履薄冰,在絕大多數(shù)時候都要充當別人眼里傻逼的角色,搞不好還會成為那個損失最大最慘重的人,實在是太慘無人道。
這就是本書的內(nèi)容,聽完之后,你還想當個價值投資者嗎?回去好好想想。如果還是要走這條不歸路,那么還得再想想,究竟自己該怎么走下去。